im电竞体育官方网站开奖直播邯郸交友(邯郸谁知道一共有多少个QQ群?)

文章出处:本站    人气:    发表时间:2023-09-22 22:18:02

邯郸的征婚交友网站都有哪些

爱情帮你办注册于1997年,是与邯郸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创办的一个征婚栏目,是邯郸市最大的正规的婚介机构,二十位红娘十四小时接待服务,注册的征婚资料有上万份,已经有无数对恋人步入婚姻的殿堂。爱情帮你办董事长高金龙被评为“纪念邯郸改革开放30年30人”——《邯郸广播电视报(珍藏特刊)》的封面人物之一,是“全国婚介委员会筹委会”成员,“全国婚介委员会”执行委员。安全性或者口碑方面在邯郸地区都是最后的,不知道你去过他的网站上没有,www.lover88.com 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免费注册,你可以注册一下。也可以听他们电台栏目,FM102.8兆赫每晚8:00--9:00

基本上不用比较了,邯郸市最好的

邯郸谁知道一共有多少个QQ群?

邯郸情侣部落群120047966 邯郸西式快餐群157158395

邯郸律师群:105661207 邯郸房产群:27398146

邯郸旅游者群:96208080 邯郸电脑数码群:105658617

邯郸护肤美颜群:77258418 邯郸婚嫁结婚交流群:73616852

邯郸婚纱写真团购群:57288934 邯郸婚姻生活群:40755538

邯郸家居软装群:96214563 邯郸宠物群:64884810

邯郸健身美体群:96213021 邯郸交友征婚群:43436212

邯郸看房团群:77402687 邯郸快乐运动群:96210473

邯郸妈妈宝宝群:105658066 邯郸汽车之家群:96214458

邯郸情感天空群:1510809 邯郸求医问药群:105661077

邯郸上班群:96210010 邯郸摄影群:105660943

邯郸投资理财群:105658863 邯郸星月童话群:93833704

邯郸原创文学群:95587401 邯郸真我SHOW:63759935

郸装修讨论群:48017160 邯郸大学生群:77258418

邯郸风尚男女群: 120047966

河北邯郸军地联谊活动怎么参加

1、首先,有媒体圈的朋友最好,可以联系到部队负责外宣的军人,有联谊活动的人。

2、其次,有认识政府、民政、公安政法系统的公务员的,可以了解一下,里面退伍军人转业干部相对多些。

3、最后通过网络,除了军恋交友网站,还可以找一找部队相关新闻报道,和部队有青年共建共育合作的学校,和部队结对的扶贫点,或者以往有部队开展联谊活动的相关场地的具体负责人等等。

关于交友的故事典故

⑴ 3个关于交友的成语故事

1.【交友典故】之杵臼之交

杵臼之交出自《后汉书.吴佑传》。原文:“时公沙穆来游太学,无资粮,乃变服客佣,为佑赁舂。佑与语大惊,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间。”意思是交友不嫌贫贱。

东汉时期,有一个穷苦好学的读书人,名叫公沙穆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读书,总认为自己所学有限,想进入京城太学继续深造。公沙穆家中穷困,没有那麼多钱作为他入太学学习的费用。於是,公沙穆到一位吴佑的富户家做舂米工人。吴佑曾任齐相、长史等官职。有一天,公沙穆正在舂米,吴佑来到他的身边,吴佑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,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,便和他攀谈起来。言谈中,吴佑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,很有见解。吴佑不顾彼此贫富悬殊,便和他在杵臼前成为朋友。在封建社会,贫富县殊,等级森严。一个富豪能够屈尊降贵与一个穷苦读书人交朋友,是件难得之事,因此被传为一段佳话。

2.【交友典故】之刎颈之交

出自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卒相与欢,为刎颈之交。”比喻可以同生死、共患难的朋友。

战国时,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,受赵王派遣,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。他凭着智慧与勇气,完璧归赵,得到赵王的赏识,封为上大夫。后来,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,想逼迫赵王屈服。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,并设巧计,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,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,并安全回到邯郸。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,就封他为上卿,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。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,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,为赵国拼杀于前线,是第一大功臣,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,居然官居自己之上。廉颇很不服气,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。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,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。到了上朝的日子,就称病不出。有一次,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。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,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。廉颇就更得意了,到处宣扬这件事。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,纷纷提出要回家,蔺相如问为什么,他们说:“我们为您做事,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,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,我们可受不了”蔺相如听了,哈哈一笑,问道:“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?我连秦王都不怕,又怎么怕廉颇呢?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,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,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,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?”廉颇听说后,非常惭愧,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。从此,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,齐心为国效力。

3.【交友典故】之莫逆之交

出自《庄子.大宗师》:“三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”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。

原文记述:“子祀、子兴、子梨、子来四人相语曰:‘孰能以无为首,以生为脊,以死为尻(kāo, *** ),孰知生死存亡一体者,吾与之友矣。’四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为友。

战国时期,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、子兴、子犁、子来四人交谈说:“谁能以无为头脑,以有为脊背,以死为 *** ,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。”四人相视而笑,觉得莫逆于心,就相互结为好朋友

⑵ 关于交友的故事短一点

提供一个残酷一点的吧

我每天给朋友A一个鸡蛋,朋友A很感激我,有一天我突然不给他了,他跑过来质问我,他却没想到,是我给他的鸡蛋,对他的好,狗有的时候养不熟

我每天给朋友A一个鸡蛋,朋友A很感激我,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我给朋友B两个鸡蛋,他跑来质问我,他却没想到,鸡蛋是我的,我想给谁就给谁,而他什么也没给我,还要求那么多

⑶ 推荐几个关于“交友”的简短小故事

一、管宁割席,道不同不以为友

管宁、华歆同在园中锄菜,见地上有小片黄金。管宁挥锄不停,和看到石头瓦片一样没有区别,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。他们又曾同坐一张席上读书,有个坐着四周有障蔽的高车的官员从门前过,管宁读书与平常一样,华歆丢下书出去观看。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,说:“你不是我的朋友。” 启示:我们应该像管宁一样,不受世俗诱惑,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一心一意做人,踏踏实实做事,淡泊名利,只有这样,将来才会成大器。联系文言文意思的内容想想,管宁为什么对华歆说:“子非吾友也。” 答:因为管宁看到华歆的为人处事不符合自己做人的原则,便断然绝交了。

二、刎颈之交

典 故: 出 处《史记•廉蔺相如列传》:“卒相与欢,为刎颈之交。”

战国时,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,受赵王派遣,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。他凭着智慧与勇气,完璧归赵,得到赵王 的赏识,封为上大夫。后来,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,想逼迫赵王屈服。蔺相如 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,并设巧计,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,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,并安全回到赵国。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,就封他为上卿,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。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,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,为赵国拼杀于前线,是第一大功臣,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,居然官居自己之上。廉颇 很是不服气,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。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,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。到了上朝的日子,就称病不出。有一次,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。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 法堵住蔺相如的路,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。廉颇就更得意了,到 处宣扬这件事。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,纷纷提出要回家,蔺相如问为什么,他们说:“我们为您做事,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,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,我们可受不了?” 蔺相如听了,哈哈一笑,问道:“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 军厉害?我连秦王都不怕,又怎么怕廉颇呢?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,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,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,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?”廉颇听说后,非常惭愧,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。从此,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,齐心为国效力。

三、伯牙绝弦

原文: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善哉,娥峨兮若泰山。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伯牙所念,钟子期必得之。子期死,伯牙为世再无之音,乃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。

俞伯牙擅长弹琴,钟子期善于倾听。俞伯牙弹琴时,心里想到高山,钟子期说:“好啊,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!”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,钟子期说:“好啊,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!”俞伯牙心里想的,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。钟子期死后,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,就把琴摔坏,和琴弦断绝关系,一生不再弹琴。 这就是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”的故事,俞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,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。此后,因为这个故事,人们把“高山流水”比喻知音难寻或乐曲美妙,把“知音”比作理解自己心意,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,“伯牙绝弦”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:因为知音逝世,从而弃绝某种专长或爱好,表示悼念。

四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

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。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,40年里,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,团结作战,患难与共,建立了真挚的友谊。由于革命斗争需要,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,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,反而联系越来越密切。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信,交谈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理论问题,共同指导着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。马克思不仅十分钦佩恩格斯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,而且对恩格斯的身体也很关心。有一个时期,恩格斯生病,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,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:“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,如同自己患病一样,也许还要厉害些。”恩格斯为了“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”,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,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,他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,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“鬼商业”的工作。当《资本论》第一卷付印的时候,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:“其所以能够如此,我只有感谢你!没有你为我的牺牲,我是决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。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。”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,但他始终认为,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,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。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,正如列宁所赞扬的,它“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”。

⑷ 关于交友的典故

交友典故:知音之交抄

出自《列子.汤问》,传说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”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”伯牙所念,钟子期必得之。子期死,伯牙谓世再无知音,乃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。“高山流水”比喻知己或知音。

伯牙弹琴,钟子期听他弹奏。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,钟子期说:“弹琴弹得真好啊!好像泰山一样高大。”过了一会儿,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,钟子期再一次说:“弹琴弹得真好啊!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。”钟子期死后,伯牙摔破琴,拉断弦,终身不再弹琴,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。不是只有弹琴像这样,贤德的人也这样。即使是有贤德的人,如果不以礼相待,贤德的人如何尽忠呢?这就如同驾驭不好,良马也不能跟随他跑千里远一样。

⑸ 关于交友的典故或成语故事(至少2个)

1、北郭骚的故事

据史书记载,北郭骚是春秋时期齐国名士,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。但他的家境不好,十分贫寒,以至于到了无钱奉养老母的地步。于是慕名去找当时名相晏子,希望得到一些粮食奉养老母。晏子久闻其名,很乐意交他这个朋友。

晏子临走又送北郭骚很多粮食、金钱。北郭骚谢绝了金钱收下了粮食,两人从此成了很好的朋友。不久之后,晏子受谗言被齐景公猜忌,逃亡他国,临行路过北郭骚家进来告别,晏子阐述了事情的经过,北郭骚只是说了一句:“请好自为之。”完毕送客。

晏子走后,北郭骚找来他的朋友,告诉他说:“我仰慕晏子道义,与之相交,如今晏子被无端猜忌,我将用生命为他洗清冤诬。”北郭骚换好衣冠,请朋友携剑和竹匣跟随其后。前往皇宫会见景公近臣,北郭骚慷慨激昂地说:“晏婴是名闻天下的贤相,因他在而其他国家畏惧不敢侵犯。若他出亡,齐国必遭侵犯。我不想看见国家生灵涂炭,我愿用我的生命为晏子洗清冤屈。”然后自刎身亡。景公看此情景非常后悔,亲自驾车在边境追回晏子。

2、俞伯牙

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俞伯牙,这人琴弹得特别好。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弹琴的时候,来了一个打柴人叫钟子期。俞伯牙一弹琴,钟子期就说了:“峨峨兮若泰山。”俞伯牙心里很惊讶,因为他心里正想表现高山呢,就被听出来了。

俞伯牙心想:我换一个主题,我表现流水,看你还能不能听出来。谁知,钟子期一听,又说:“洋洋兮若江河。”不管俞伯牙弹什么,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表现的内容。于是乎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,成了知音。

但是,没多久钟子期去世了,俞伯牙痛失知音,伤心到极点的时候,就把自己的琴给摔了,发誓永远不再弹琴。这个故事后来就形成了“高山流水”的成语,形成了“知音”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。

3、生死之交的故事

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,素未谋面,却彼此倾慕,忽悠赠答。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:“海内谈诗王子衡,春风坐遍鲁诸生。”意思是:当王子衡讲评诗歌时,就是鲁国孔子的弟子听了,也会如春风。

后来郑少谷死了,王子衡惊闻噩耗,哀伤至极,他不顾千里奔波,特地赶到福建,为他办理丧事,宽慰亲属。

4、管鲍之交

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,赚了钱之后,鲍步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贫困,总是多分给管仲一些,绝不认为管仲贪心;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时,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,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蠢,而理解那是受客观条件所限。

管仲做官,曾三次被逐,鲍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,或是干得不出色,而是时机和运气问题……管仲深情感叹道: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鲍叔也!”鲍叔牙后来推荐管仲做了齐国之卿,帮助君大力推行改革,使齐国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。现在,人们常以“管鲍之交”形容友谊笃厚。

5、马克思与恩格斯

青年的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,因而他受到反动 *** 的迫害,长期流亡在外。1844年,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,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。

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,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,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,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,在事业上,他们更是互相关怀,互相帮助,亲密地合作。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,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,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。

正如列宁所说的“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,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,它的科学时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。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。”

⑹ 古代交朋友的故事

1、汉人范式与张劭相约,于二年后将拜访张劭家乡。到了约定的日期,张劭请他的母亲准备鸡黍,以待范式的来访,但张母认为相约已久,范式不一定会到,然而范式果然守信,远从山阳来到汝南。后用以指朋友之间互守诚信的邀约。

2、清顺治十四年,公元1657年,江南乡试发生舞弊大案。开榜之后,愤怒的落第士子纷纷痛骂,作诗讽刺,并向主考官的官船投掷石块。事情越闹越大,消息传到北京,顺治皇帝震怒,责令严办。

查明真相后,受贿的主考官被抄家问斩,行贿者全部流放。朝廷严惩腐败,大快人心,但是矫枉过正,此案也牵连了不少无辜者,其中就有江南名士吴兆骞。

吴兆骞是江苏吴江人,少年时便已蜚声文坛,才华横溢。袁枚曾在《随园诗话》中提到他的《秋茄集》,对他赞不绝口。但是他恃才傲物,常常愤世嫉俗,因此得罪了不少人。在这一年,吴兆骞参加了江南乡试,顺利考中举人,天大的喜事,却不料祸从天降。

由于受到科场案牵连,第二年,该科录取的举人全部被召到北京复试。当时正是隆冬季节,天寒地冻,所有考生被押到露天考场,要求限时答卷。

每名考生的身后分别站着两名士兵,手持钢刀,严密监视。考场气氛肃杀,更像是上刑场,那些文弱书生平常哪见过这种场面,无不战战兢兢,如履薄冰,吴兆骞并未参与科场舞弊,但由于又冻又怕,战栗中未能按时答完卷,不幸遭到冤判。

吴兆骞的家产被抄没,全家流放宁古塔,即现在的黑龙江宁安县。临行之前,好友顾贞观赶来送行,并劝他耐心等候,将来必定设法营救。

患难时刻方见真情,吴兆骞不由得感动落泪,昔日好友大多唯恐避之不及,顾贞观却毫不避讳。在冰天雪地的东北边塞,吴兆骞度日如年,日夜巴望着好友搭救。

二十年过去了,吴兆骞依旧在宁古塔望穿秋水,顾贞观那边却杳无音信。绝望之中,他忽然醒悟: 自己落难之时,顾贞观能来相送已经很够味了,也许人家当初只是随意说了一句安慰的话,时隔这么多年,早就该忘了, 自己太天真了,竟然信以为真。想到这里,他终于彻底死心。

吴兆骞哪里知道,顾贞观一刻没有忘记对朋友的承诺。二十年来,他四处奔波,每天都把吴兆骞的诗文带在身上,一有机会就拿出来给别人看,希望能得到贵人相助,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后来,顾贞观来到北京。寒冬腊月,冰雪覆盖,他忽然想起千里之外的好友,仍在冰天雪地中挨寒受冻,生死未卜, 不由得触景生情,写下了感人肺腑的《金缕曲》: “季子平安否?便归来,平生万事,那堪回首……”季子就是吴兆骞,原本是江南富家公子,如今却有家不能归,苟活于塞外边关,顾贞观很担心他能否挺得住。

转机终于出现,顾贞现有幸结识了纳兰性德,当朝权相明珠的儿子。等到时机成熟,顾贞观就把自己写的那首《金缕曲》送给纳兰性德看,请他出手相救。纳兰性德看后,不由得感动落泪,世上竟有如此真挚的友情,当即郑重承诺,十年之内必定办妥此事。

因为此时已到了康熙朝,而吴兆骞的案子是前朝顺治皇帝钦定的,纳兰性德考虑到翻案太难,所以只敢答应十年办到。顾贞观却继续恳求道:公子以十年为期,可是吴兆骞已在宁古塔蹉跎了二十年岁月,人生还有几个十年啊?纳兰性德深为感动,又答应以五年为期。

康熙二十年,公元1681年,通过顾贞观、纳兰性德等人出钱出力,上下斡旋,终于将吴兆骞成功赎回,后定居于北京。吴兆骞做梦也没想到,二十三年后, 自己还能活着离开宁古塔。

也许是他更加想不到,三百多年后,世人仍在传诵他们这段友情。写到这儿,我忽然想起那句话:友谊地久天长!

3、古代有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,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,不辱使命,完璧归赵,所以被封了上大夫;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,封蔺相如为上卿。

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,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,对此心中很是不服,而屡次对人说:“以后让我见了他,必定会羞辱他。”

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,请病假不上朝,尽量不与他相见。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,向蔺相如负荆请罪。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。

4、郭子仪和李光弼就是典型的代表。唐玄宗时,郭子仪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属下部将,两个人之间有矛盾,平时互不讲话,后来安禄山叛乱,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,统兵抵御,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。

皇帝命令郭子仪率兵出征,李光弼担心郭子仪会利用手中权力寻机报复。李光弼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:“我过去得罪你,是我的不是,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,我无怨言,只希望高抬贵手放过我妻儿。

没等李光弼说完,郭子仪紧紧抱住李光弼,满眼流泪地说:国家危急,百姓遭殃,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。此时,怎能计较个人恩怨?’从此,郭李同心,将帅协力,在平息安史叛乱中,战功卓越著。

5、春秋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,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,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,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,带的粮食也不够吃。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,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,自己则躲进枯树中自杀。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“羊左”。

⑺ 谁能告诉我10个关于交友方面的成语故事,要带有故事。

1、杵臼之交

解释: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

成语故事

东汉时,山东胶东书生公沙穆隐居在东莱山求学,为筹集求学经费,穿上粗布衣服到陈留郡长官吴祐吴大人家做舂米雇工,吴大人见其谈吐非凡,就与他结交为好友,并资助他继续求学。后来公沙穆学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正义官员。

2、刎颈之交

解释:比喻可以同生死、共患难的朋友

成语故事

战国时,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,受赵王派遣,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。他凭着智慧与勇气,完璧归赵,得到赵王的赏识,封为上大夫。

后来,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,想逼迫赵王屈服。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,并设巧计,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,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,并安全回到邯郸。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,就封他为上卿,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。

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,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,为赵国拼杀于前线,是第一大功臣,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,居然官居自己之上。廉颇很不服气,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。

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,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。到了上朝的日子,就称病不出。有一次,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。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,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。廉颇就更得意了,到处宣扬这件事。

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,纷纷提出要回家,蔺相如问为什么,他们说:“我们为您做事,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,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,我们可受不了”

蔺相如听了,哈哈一笑,问道:“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?我连秦王都不怕,又怎么怕廉颇呢?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,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,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,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?”

廉颇听说后,非常惭愧,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。从此,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,齐心为国效力。

3、莫逆之交

解释:情投意合的朋友

成语故事

战国时期,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、子兴、子犁、子来四人交谈说:“谁能以无为头脑,以有为脊背,以死为 *** ,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。”四人相视而笑,觉得莫逆于心,就相互结为好朋友

4、知音之交

释义:知音也谓知己,指非常了解、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。知音难得,“人生得一知己足亦”。

成语故事

伯牙弹琴,钟子期听他弹奏。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,钟子期说:“弹琴弹得真好啊!好像泰山一样高大。”过了一会儿,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,钟子期再一次说:“弹琴弹得真好啊!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。”

钟子期死后,伯牙摔破琴,拉断弦,终身不再弹琴,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。不是只有弹琴像这样,贤德的人也这样。即使是有贤德的人,如果不以礼相待,贤德的人如何尽忠呢?这就如同驾驭不好,良马也不能跟随他跑千里远一样。

5、管宁割席

解释: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,中止交往,或中止与志不同、道不合的人为朋友。

成语故事

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。看见地上有一片金,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,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,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,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。

曾经,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,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,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,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。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,说:“你不是我的朋友了。”

⑻ 有关交友的成语典故

1、东汉时期,有一个穷苦好学的读书人,名字叫公沙穆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读书,认为自己所学有限,想进入京城太学继续深造。但是公沙穆家中穷困,没有那么多钱供他进入太学。于是,他到一家大户家里做舂米工人。而这位大户叫吴佑,曾任齐相、长史等官职。

有一天,公沙穆正在舂米,吴佑来到他的身边,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,不像做粗工的人,便和他攀谈起来。言谈中,吴佑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,对事情很有见解。吴佑不顾彼此贫富悬殊,便和他在杵臼前成为朋友。

2、战国时期,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、子兴、子犁、子来四人交谈说:“谁能以无为头脑,以有为脊背,以死为 *** ,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。”四人相视而笑,觉得莫逆于心,就相互结为好朋友。

3、伯牙弹琴,钟子期听他弹奏。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,钟子期说:“弹琴弹得真好啊!好像泰山一样高大。”过了一会儿,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,钟子期再一次说:“弹琴弹得真好啊!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。”

钟子期死后,伯牙摔破琴,拉断弦,终身不再弹琴,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。不是只有弹琴像这样,贤德的人也这样。即使是有贤德的人,如果不以礼相待,贤德的人如何尽忠呢?这就如同驾驭不好,良马也不能跟随他跑千里远一样。

4、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,看见地上有一片金,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,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。

曾经,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,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,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,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。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,说:“你不是我的朋友了。通过管宁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、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,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。

5、范式,字巨卿,山阳金乡人。少年时在太学读书,与汝南人张劭为友。劭字元伯。二人读书后,同归乡里。范式对张劭说:“我两年后回来,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,再看看令郎令嫒。”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。

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。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,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。母亲说:“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,你与他又相隔千里,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?”

张劭说:“巨卿是守信的人,必定不会违背。”母亲说:“要是果真如此,我要为你们酿酒。”到了约定的这一天,范式真得如期而至。他升堂拜饮,尽欢才散。

魏公子之乳母文言文翻译

1.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小题

小题1:C

小题1:B

小题1:C

小题1:(1)那些见到利益而背叛国君的人,是叛逆;怕死因而放弃正义的人,是作乱。

(2)乳母用自己的身体替公子遮蔽,箭射到她身上的有好几十根,最后乳母和公子一起死了。

小题1:类:同类

小题1:B介词,到/介词,比;A代词,……的人;C介词,按照;D介词,为了。

小题1:②④与乳母行为无关;⑥是后人对乳母的评价(3分)

小题1:(1)“反上”“逆”“弃义”“乱”各1分,共5分(2)“以”“为公子蔽”“矢着身者”“俱”各1分,共5分

2. 魏节乳母者,翻译白话文

魏节乳母,是魏公子的乳母。

秦国攻打魏国破城。杀了魏王瑕,诛杀各位公子,但有一个公子被杀,下令魏国说:「抓住公子的人,赏赐金子千镒,藏匿他的人罪行是夷。

」节乳母与公子一起逃跑。魏的旧臣见到乳母并且认识她,说:「乳母没有疾病吗?」乳母说:「悲痛呢!我能拿公子怎么办呢!」旧臣说:「现在公子在哪里?我听秦国命令说:『有能抓住公子的人赏赐金子千镒,藏匿他的人罪行是夷。

』乳母如果说出来,则可以凭着(它)得千金,知道并且不说出来,则昆弟无类了。」乳母说:「哎!我不知道公子的处所。

」旧臣说:「我听说公子与乳母你一起逃走的。」母说:「我虽然知道,也总是不可以凭着(它)说出来。

」旧臣说:「现在魏国已经破城亡国,族人都已经灭绝了,你藏着他还为了谁呢?」乳母叹息说:「那些见到利益而背叛王上的人,是谋逆;害怕死并且放弃义气的人,是作乱。现在谋逆作乱并且拿来谋取利益,我不做。

并且帮人养育儿子,是为了使他活着,而不是为了杀他,怎么可以因为利益赏赐并且害怕诛杀的缘故,废弃正义违背节义呢!我不能活着而使得公子被抓。」于是抱着公子逃到深泽的里面。

旧臣把这件事告诉秦军。秦军追上看见他们,争相用箭射杀他们。

乳母用自己的身体遮住公子,射到身上的箭有好几十,和公子一起死了。秦王听说这件事,认为她用死来维护忠心和义气很可贵,于是按照大臣的礼仪把她安葬,用太牢来供奉。

宠信她的哥哥封为五大夫,赏赐金子白镒。

3. 文言文魏公子列传的翻译(全文)

魏公子叫无忌,是魏昭王的小儿子、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弟。

昭王去世后,安厘王即位,封公子为信陵君。当时范睢从魏国逃出到秦国任秦相,因为怨恨魏相魏齐屈打自己几乎致死的缘故,就派秦军围攻大梁,击败了魏国驻扎在华阳的部队,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。

魏王和公子对这件事十分焦虑。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,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,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,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。

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,招徕食客三千人。当时,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,宾客众多,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。

有一次,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,不想北边边境传来警报,说“赵国发兵进犯,将进入边境。”魏王立即放下棋子,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。

公子劝阻魏王说:“是赵王打猎罢了,不是进犯边境。”又接着跟魏王下棋如同没发生什么事一样。

可是魏王惊恐,心思全没放在下棋上。过了一会儿,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:“是赵王打猎罢了,不是进犯边境。”

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,已经七十岁了,家境贫寒,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。公子听说了这个人,就派人去拜见,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。

但是侯嬴不肯接受,说:“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,坚持操守,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。”公子于是就大摆酒席,宴饮宾客。

大家来齐坐定之后,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,空出车子上的左位,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。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,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,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,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。

可是公子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。侯先生又对公子说:“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,希望委屈一下车马载我去拜访他。”

公子立即驾车前往进入街市,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,他斜眯缝着眼看公子,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,同他的朋友聊天,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。公子的面色更加和悦。

在这个时候,魏国的将军、宰相、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,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。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侯先生驾车。

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。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,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。

到家后,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,并向全体宾客赞扬地介绍了侯先生,满堂宾客无不惊异。大家酒兴正浓时,公子站起来,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。

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:“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劲了。我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插关的人,可是公子委屈车马,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,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,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。

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,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,借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,结果公子更加谦恭。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,而认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。”

在这次宴会散了后,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贵客。侯先生对公子说:“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,是个贤能的人,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,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。”

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,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,公子觉得这个人很奇怪。魏安厘王二十年(前257),秦昭王已经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,接着进兵围攻邯郸。

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,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,向魏国请求救兵。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之众的部队去救赵国。

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:“我就要攻下赵国了,这只是早晚的事,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,拿下赵国后,一定调兵先攻打它。”魏王很害怕,就派人阻止晋鄙不要再进军了,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,名义上是救赵国,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。

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,频频告急,责备魏公子说:“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,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,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。如今邯郸危在旦夕,早晚就要投降秦国,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,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!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,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,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?”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万分,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,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。

魏王由于害怕秦国,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。公子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,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,于是请来宾客,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,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,与赵国人一起死难。

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,去见侯先生,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。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,行前侯先生说:“公子努力干吧,老臣我不能随行。”

公子走了几里路,心里不痛快,自语道:“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,天下无人不晓,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,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?”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,想问问侯先生。侯先生一见公子。

4. 古文翻译

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,就与平原君商量,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。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,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,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。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:“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,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。别人对公子有恩德,公子不可以忘记;公子对别人有恩德,希望公子忘掉它。况且假托魏王命令,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,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,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。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,觉得了不起,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。”公子听后,立刻责备自己,好像无地自容一样。赵国召开盛大欢迎宴会,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,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,并执行主人的礼节,领着公子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。公子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,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。宴会上,公子称说自己有罪,对不起魏国,于赵国也无功劳可言。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,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,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。公子终于留在了赵国。赵王把鄗(hào,耗)邑封赏给公子,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。公子仍留在赵国。

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。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,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。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,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。公子仍担心魏王恼怒自己,就告诫门下宾客说:“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,处死。”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,所以没谁敢劝公子回魏国。这时,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:“公子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,名扬诸侯,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。现在秦国进攻魏国,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,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,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?”话还没说完,公子脸色立即变了,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。

魏王见到公子,两人不禁相对落泪,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,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。

魏安厘王三十年(前247),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担任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给各个诸侯国。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,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。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,使秦将蒙骜败逃。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,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,使他们不敢再出关。

这是我在书上找到的,我想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吧!

如有问题,请指明!谢谢

5. 几句古文翻译

1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,朗诵明月之诗,歌唱《窈窕》这首诗中的章节。

2驾着一叶孤舟,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

3把军队交给蒙恬

4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

5平原君使臣的车子连续不断地到魏国来,频频告急,责备魏公子说:“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,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,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。如今邯郸危在旦夕,早晚就要投降秦国,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,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!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,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,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?”

6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,举起(他)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,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。

7密网不下池沼捕鱼,鱼鳖就会吃不尽

8是项王就立即与汉王在广武河两岸对话。汉王数说项王,项王生气了,想跟他开战。

9汉军果然多次向楚军挑战,楚军都没出来

10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,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,掉转头来进攻秦国

6. 几句高中文言文翻译

1.如果财富平均,便无所谓贫穷;境内和平团结,便不会觉得人少;境内平安,国家便不会倾危

2.一旦功业建成就德行衰减,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,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

3.现在把“华”字念成“华实”的“华”的人,大概是读错了吧

4.我们到达的深度,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,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,但是看看左右的石壁,来此题记的人已经很少

5.树枝枝叶互相覆盖,互相沟通

6.平原君派出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到魏国来,责备魏公子说

7.(这是王对庖丁纯熟技艺的感叹,原文应该是“善哉”)“哎呀,技艺怎么纯熟到这个程度了啊!”

8.力量能搬动大山啊!气势可超压当世

9.温习旧知识并且学习新知识,(做到这些就)可以做人的老师了

10.吴广故意再三说要逃跑,来激怒军官

7. 翻译文言文

魏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隐居在赌徒群中,(又有)薛公隐居在卖酒人的家里。

魏公子想要会见这两个人,两人主动躲起来,不肯会见公子。魏公子知道了他们隐藏的地方,就秘密地步行前去,跟这两个人交往,彼此非常融洽。

平原君听说这件事,对他的夫人说:“当初我听说您的弟弟(信陵)公子是天下独一无二的(人物),现在我听说他竟然随便跟赌徒和卖酒浆的人交往。公子是个糊涂人罢了。”

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魏公子。魏公子就告别平原君夫人要离开(赵国),说:“当初我听说平原君贤能,所以辜负了魏王而救援赵国,来满足平原君的心意。

但平原君和人们的交游,只是一种装饰门面的壮举罢了,并不是为了寻求贤士。我在大梁的时候,时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,到了赵国以后,唯恐不能见到他们。

邯郸交友(邯郸谁知道一共有多少个QQ群?)

像我这样的人跟他们交往,还怕他们不要我呢。如今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当作是羞耻的事情,恐怕真不值得和他交朋友了。”

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。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全部告诉了平原君,平原君就脱掉帽子谢罪,坚决挽留魏公子。

平原君的门下客听说这件事,半数人离开平原君来归附魏公子。天下的士人又前往归附魏公子,魏公子使平原君的门客都到自己门下来了。

魏公子留居赵国十年不回国。秦国听说魏公子在赵国,日夜加紧派兵东去进攻魏国。

魏王忧虑这件事,派遣使者去请魏公子回国。魏公子害怕魏王怨恨他,就告诫门下客:“有谁敢替魏王的使者通报的,处死。”

宾客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,没有谁敢劝告公子回国。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:“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重视,声名传闻到各国,只因为有魏国。

现在秦国进攻魏国,魏国危急而公子不同情,假使秦军攻破大梁,毁坏先王的宗庙,公子还有什么脸面站立在世上呢?”话还没有说完,公子立刻变了脸色,吩咐准备车马赶快启程回去解救魏国。


im电竞体育官方网站(中国)-ios苹果/安卓/手机版app下载/登录入口 | 免责声明 | 皖ICP备17020059号-1